普德海幢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普德海幢

破邪显正,护持佛陀遗教。 义不辩不明,理不述不达。 依诸辩才,令魔外埋头沙中。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佛陀正法 VS 外道悲智邪见 卷二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1佛陀正法 VS 外道悲智邪见 卷二 Empty 佛陀正法 VS 外道悲智邪见 卷二 周三 十一月 26, 2014 3:40 am

Admin


Admin

卷二
第三品、邪见1-1.阿若憍陈如,未列上座
记得多年前,在某地的寺院里,佛殿里的蒲团有限,老居士做功课时总会帮久识的抢占蒲团,有时三、五个蒲团前没人。其他没有蒲团的居士颇有意见。有一次,没有蒲团的居士和空占蒲团的居士吵起来,并且闹到方丈哪里去评理的事。与外道悲智等人和这些争蒲团的老奶奶有的一比。
一个蒲团的利益都放不下,如何能放下万般牵挂、执着?
“依律,僧众在行、住、坐、集、食乃至唤名等任何情况下,皆应依座次行尊重法。与会之阿若憍陈如是整个僧团中最为上首的第一上座比丘,若未依座次上首而坐即为违律。任何经中若有憍陈如与会或在场,而唤名时却未先举,必是于戒律无知者所篡造之伪经。”《楞严伪经•楞严伪谬1-1.阿若憍陈如,未列上座》
因为外道悲智等的中文水平太低,我们得先给他们上一课:
【唤】,字义:唤,发出大声,使对方觉醒、注意或随声而来:呼唤、唤醒、唤起。
唤,呼也。――《说文新附》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千呼万唤始出来。――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著述】:撰写;编著;对撰写的书籍的描述。
佛经明显是著述、记录,根本不不存在呼唤僧人的事情。而外道悲智等把著述、记录的顺序说成是呼唤有误,这是无知的表现。
外道悲智认为佛教的长老们在僧团的地位,必须要如同新闻报道时要必须按序排列才行。这个是他们对戒律的不理解。
1,唤上座名不需依座次;
【佛言。从今不得不恭敬唤上座。若不恭敬唤上座者突吉罗。】《十诵律•六诵•11.杂诵•2.杂法之四》
首先要明白的是“不得不恭敬唤上座”,和必须要依座次唤上座名是两回事。况且佛经只是著述、记录了一下当时在场的佛四众弟子。根本算不上“唤上座名”。
2,新闻联播的官场八股通稿和佛经著述、记载四众弟子名字的顺序是两码事;
“畜生尚且互相恭敬行尊重法,智慧更高的世俗人类,同样有长幼尊卑之序,故而,绝不会有以下这样座次混乱的新闻报道──出席这次全国大会的有:西安市东里村长、广东省长、兰州市长、国务院总理等。国家主席首先做了大会发言……”《楞严伪经•楞严伪谬1-1.阿若憍陈如,未列上座》
前面有交代——外道悲智等人因劳教数年,反复被洗脑却不自知。对皇权的谗佞、视己身为奴才的奴性已深入骨髓。这类人每天必看CC***的《新闻联播》,朝廷的八股新闻通稿他们张口就来,是《新闻联播》的忠实观众和粉丝。
新闻联播如果不依着官位来报官员的名字,CC***的主管是要受到处分的、要追责的。而外道悲智却拿这个来类比佛经里记录在会僧众的顺序。这个只能说明外道悲智等心智上的遭到洗脑后落下了残疾。
况且佛在回答阿难问结集经藏的注意事项的时候,也没有垂示:必须要记录与会四众弟子,更不要说什么“依座次”记录与会四众弟子了;是外道悲智等人是在根据CC***的八股文来捏造、曲解佛教律典而已。
如此看来,外道悲智等人无非是在作秀,抛出骇人见解来吸引大众关注,然后推销这本《楞严伪经》而已。这种营销手段实在卑劣,而且无知。现在书是最便宜的、无人关注的,国人看书者寥寥。为此蝇头小利,造如山一样的阿鼻地狱的恶业。实在为悲智等人不值。
佛是这样说的:
【我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宝藏,是藏初应作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土、某处林中。’何以故?过去诸佛经初皆称是语,未来诸佛经初亦称是语,现在诸佛末后般涅槃时亦教称是语。今我般涅槃后,经初亦应称:‘如是我闻:一时。’”是故当知是佛所教,非佛自言如是我闻。】《大智度论》
诽谤正法恶业。如下:
【若复有人于诸如来所说之法而生疑惑,于声闻、辟支佛乃至大乘,于中诽谤出其过恶,见他读诵而作留难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恶近于(五)逆罪。如是众生若不忏悔除其罪根,终不听使佛法出家;设出家受具足戒不悔过者,亦驱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毁谤三乘坏正法眼,欲灭法灯断三宝种,减损人天而无利益堕于恶道。此二种人名谤正法、毁訾贤圣,地狱劫寿增长,如是诸恶业已,是名根本大重罪也。】《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三灌顶喻品第四》
3,罗汉也要亲自如厕;
僧团是一个非常自由,民主的团体。结夏安居时,比丘也可以请假外出过夜的。如下:
【佛作是念。我之声闻弟子。虽于衣食无贪着心。然欲令彼得安乐住故。复令施主得受用福。应开七日赴其请唤。因集僧伽。告诸苾刍曰。于安居中。有事须去出界外者。应请七日乃至一日当去。】《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
【有二种安居。有前安居。有后安居。若在前安居应住前三月。若后安居应住后三月。】《四分律•第二分•7.安居揵度》
【若比丘。受他前安居请。界内布萨已到住处。末后受七日出界外。若还若不还住处。不破前安居不违本要无罪。】《四分律•第二分•7.安居揵度》
【从今若有佛法僧事若私事。于七日外更听白二羯磨受十五日若一月日出界行。】《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三分•3.安居法》
《楞严经》里并没有记载尊者阿若憍陈如、迦叶和佛在一处结夏安居;即使在一处安居,也有请假外出的,在法会开始以后才进入会场的可能;
也有可能是在外边如厕或见着熟知、故友场外说话,在法会开始以后才进入会场;难道在外道悲智等的观念里,一个2、3000人的群体,什么事都要全体到场,报数确认吗?那个应该不是寺院,是外道悲智等住过的监狱、劳教所。
因此在法会开始的时候,尊者阿若憍陈如和迦叶没有在场是很正常的事。只有没有生活常识的人才会对此有疑惑。法会开始不在场,当然不能被记录在经典开始的时候。这并不耽误,后来到达、进入会场。并且佛经里的偈诵经常是为了中途才进入会场的信众重说、总结前面说的法义。
4,受伤的奴才
“三、该列不列,不该列乱列
  与《楞严经》经文内容相关且在经中提到的诸多真正上座,经首不予列举已属无稽。比如:最早出家的五比丘之第一上座憍陈如、头陀第一摩诃迦叶、著名的迦叶三兄弟、持戒第一优波离、天眼第一阿那律等。而对丝毫无人知晓其人其事的子虚乌有优波尼沙陀,却在经首被专门特别提出位列上首,恰如某虚拟村长与政治局常委并坐主席台一般怪诞。”
不难看出佛经这种著述的方式,让外道悲智等的《新闻联播》情结受到严重的伤害;也让他们的奴性思想受到严重的伤害;
5,难道修行证果也要依座次来?
外道悲智等在上文的“依律,僧众在行、住、坐、集、食乃至唤名等任何情况下,皆应依座次行尊重法。” 的言论毫无根据。
难道发菩提心也要依座次行?修证四禅八定也要依座次行?要等上座都证得了,才能轮到次座去修证?难道请佛***也要依座次?难道涅槃也要依座次?
难道喝水也要依座次?上座不渴,其他人就不能喝水?
难道上座没有进入会场?次座等僧人必须要在外边等?
如果因为上座有事还没进入会场,阿难等也要依座次在会场外边等上座。那不就留佛陀孤独一个人在会场了?真是可笑。
难道如厕也要依座次?上座不去,其他人就不能去,要依座次如厕?真是贻笑大方。只有无知的外道悲智等才会拿这个作文章来诽谤大乘非佛说。
6,唤上座名不是必须的
太多经典没有记录与会长老的名字了。略举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杂阿含经•6.无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杂阿含经•18.非彼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丽瘦。与大比丘众俱。往至北村。住北村北尸摄和林中。】《中阿含经•20.波罗牢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祇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长阿含经•17.清净经》
这样看来,在经典里唤上座名并不是必须的。
7,在家居士不可读律藏
由此可以看出,外道悲智等引用律典,只是为了证明无知的邪说。他们所引用的原文是“若不恭敬唤上座者突吉罗。”《律》,如此简单的文言都不理解,却要依据自己的邪见来著述邪论,鼓吹居士看律藏是何居心呢?
真是自己眼斜,却要怪树不直;自己坡脚,却非要说路不平。
如果居士只看律藏里居士所受持戒律的部分也就罢了,如果广阅律藏,然后依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指摘出家众合不合戒律,就罪过大了。出家众之间都不会随意指摘对方不如法,毕竟戒律里有开、遮、持、犯的区别。又有部派的区别:五分律33卷、十诵律66卷、四分律66卷、摩诃僧祇律42卷、根本说一切有部180多卷。
一个居士想通达其中一部的律藏,融会贯通出家戒250条的开、遮、持、犯谈何容易?需要特别去求问专门学律的法师。这还没算上菩萨戒。如果仅仅看了持与犯,就去评说出家人的过失,实在不是智者所为。
为了遮挡居士因自己的一知半解,犯说四众过的罪,于是有大德就建议在家居士最好不要随便读出家人的律藏。

第四品、邪见1-2.优波尼沙陀,位居上首
那些叫优波尼沙陀的印度人,表示很愤怒!人家取了一个比较显赫的名字也成了外道悲智等攻击“楞严虚伪的证据”,不过这个证据证实了——外道悲智等心智上真的有残疾。
1,rose和《泰囧》是两回事;
rose[英][rəʊz][美][roz]
n.玫瑰; 粉红色; 蔷薇(花); 粉红色的葡萄酒;
adj.玫瑰花的; 玫瑰色的; 粉红色的; 带有玫瑰香味的;
vt.使成玫瑰色,使(面颊)发红; 使有玫瑰香味;
v.起义( rise的过去式); 升起; (数量)增加; 休会;《百度翻译》
比如:英文Rose的含义,我们一般认识就是指玫瑰花;
也有当作人名:Rose: 泰国变性艺人。Rose曾经是泰国“十大人妖皇后”之一,在泰国有着极高的人气。
2011年,Rose与其中三位人妖皇后来榕,还上演了一段震古烁今的《人妖恋》。
2012年12月《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大热;
如果有人说那人是玫瑰花;或者说玫瑰花是变性人;或者说《泰囧》是变性人;或者说变性人是《泰囧》。都是无知的表现;既不了解玫瑰花是什么,也不了解《泰囧》是什么。
但外道悲智等人却充分展示了这种无知。
能把【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楞严经》竟然说为:“……就像经首开篇说“须菩提、舍利弗、奥义书等而为上首”一般,既居心叵测,又荒诞不经。”。
如同说“玫瑰花”是《泰囧》一样可笑。外道悲智等既不了解《奥义书》的含义,更不了解什么是优波尼沙陀。
因为佛陀有个弟子的名字叫优波尼沙陀,就把优波尼沙陀和《奥义书》画等号,这实在太牵强。
2,Upanishad的一词多义;
外道悲智等,你们以为我不懂印度话吗?Upanisha的意思是:近少,微细,因。这和“奥义”差的太远了。
【邬波尼杀昙】  (杂语)Upanishad,又作坞波尼杀昙,优波尼沙陀。译曰近少,微细,因等。慧苑音义上曰:“优波尼沙陀分,正云坞波尼杀昙。言坞波者近也,尼杀昙者少也。”慧琳音义一曰:“优波尼沙陀分,梵语算法。数之极也,大论释为微细分析至极之言也。”同十曰:“义译为微细,极至邻虚,名坞波尼杀昙。”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尼杀昙分,又言优婆沙陀分,此数之极也。”能断金刚论下曰:“邬波尼[(?*文)/心]昙,译为因。”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有人问:既然Upanishad是近少,微细,因的意思,为什么要翻译成“奥义”呢?
答:因为是对原书的尊崇,对于普通人来说,书中所述比较隐晦、微细难以理解,所以索性翻译为 “奥义”。
如同rose一词多义,优波尼沙陀也同时是印度计数的一种度量单位,比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歌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善男子假使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众生所有之行。或声闻行或缘觉行所有事业。比此菩萨最初所发菩提之心所有事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如是百千分俱胝分。百俱胝分千俱胝分。算分歌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皆不及一。】《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三•陀罗尼品第二之三》
第五品,《奥义书》无奥义;
鉴于,很多学者和外道都那《奥义书》的理论,来说大乘佛法出自《奥义书》的奥义。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奥义书》:
1,没有奥义的《奥义书》;
“《奥义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梵,梵就是一切万法,是万法的自性本体,是常、恒、永住的至高存在。相对于大我、真我的梵,则是小我、假我的万法,名为我。梵我一如或梵我不二,是《奥义书》宣扬的最高真理,即:万法本性就是梵,在本质上,万法本自不一不异、不生不灭。”《楞严伪经》
外道悲智等一向不学无术,擅于断章取义、错解文句;对自己的邪见有利的就引用;不利的就弃之不理。这实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为。我们来看看关于“梵”的描述:
《爱多列雅奥义书•第一章 》徐梵澄译
“太初,此世界唯独“神灵”1也。无有任何其他樠壅。彼自思惟:“我其创造3世界夫!”
彼遂创造此诸世界:洪洋也,光明也,死亡也,诸水也。
洪洋在天之彼面,天为其4基。两间,诸光明也。地,死亡也5。地之下者,诸水是也。
彼自思惟:“吁。此诸世界也,我其创造护持世界者乎!”
彼遂直由诸水取出一真元体6而形成之。”
注:
1 Atman,常译“性灵”。此处义为“神灵”,“精神”。
3 意谓“自我之自体创出”。
4 “洪洋”原文即“水”(Ambhas),是谓天之外有水界,以天为其基承。
5 “地”界即“死亡”,盖凡生于地者,必有死,故云。
6 purusa,音译“补鲁洒”,义可谓为“原始人”。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基督教《圣经•创世记》
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
1: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1: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1:5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1:6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1:7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盘古开天传说《三五历纪》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这里不难看出,外道悲智等所引用的《奥义书》中的“梵”和基督教的“神”、盘古老祖大同小异。这里有个常识性的问难:既然“梵、神”等创造了天地万物,为何要造这种受苦的世界?何不造极乐世界一般的世界?何不让所有众生都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
2,鬼上身一样的“永恒不灭的梵”;
再深入了解一下“梵”的义理:
“太初之际,此界唯梵,彼知自身:我就是梵;”《广森林奥义》
《奥义书》表述:阿特曼Atman是寄生于人体中的灵魂,常存于生命之中,永恒不死。“小我”是多,是形式;“大我”是一,是本质。“大我”统摄于“小我”,而“小我”来源于“大我”,同是永恒不灭的本体。此义有大过,略说有7:
A,“大我、梵”与“小我、阿特曼”自相矛盾;
“大我、梵”与“小我、阿特曼Atman”同一不二的言论根本经不起推敲。
如“大我、梵”既然与“小我、阿特曼”同一不二,那怎么能说“大我、梵”统摄“小我、阿特曼”?或者说“小我、阿特曼” 来源于“大我、梵”?
如同水滴入海,水滴已失本相,不应指海说:这是这滴水,那里是那滴水。怎么能在“大我、梵”中,一一分出一切众生的“小我、阿特曼”?
如水和牛乳搅拌、和合;水、乳皆失本相,如何指出这是水?那是乳?
B,“小我、阿特曼”是生灭法;
因为“小我、阿特曼Atman”有大小,方所的缘故,有来去,有生灭,与“大我、梵”所谓的 “常、恒、永住的至高存在”相违背。
何以故?其因有二:
一,因为“小我、阿特曼”是寄生于人体的,每个众生的身体有大小,“小我、阿特曼”也必然有大小,不然的话就会和他众生的灵魂相间杂,无法分清;
二,因为“小我、阿特曼” 是寄生于人体的,而身体是要运动,“小我、阿特曼”也会随之或东、或西、或立、或跑。不然的话,人们就会在跑步时丢掉了灵魂、“小我、阿特曼”。
C,“大我、梵”是生灭法;
《奥义书》中处处强调“梵我同一”,阿特曼与梵同一不二。即:“我即梵”(Ahabrahm asmi),“梵即是我”(Ayam atman brahma)。因为“阿特曼Atman”能生世界,能思考,就非不生不灭,非无为法;是生灭法、有为法。
因为“小我、阿特曼”是生灭法,而阿特曼与梵同一不二,所以:“大我、梵”也是生灭法,而不是像《奥义书》所吹嘘的“常、恒、永住的至高存在”。
D,“大我、梵”统摄“小我、阿特曼”
“大我、梵”既然统摄“小我、阿特曼”, 那一切众生“小我、阿特曼”是可以度量的吗?是不可以度量吗?
如果可以度量,那“小我、阿特曼”有量、有边,则是万物之一,是生灭法;
如果不可度量,那与“大我、梵”何别?又,众生“小我、阿特曼”互相交错,体混杂,怎么能一一区别,寄生于一一众生的体内,伪做“灵魂”?
E,“小我、阿特曼” 来源于“大我、梵”
如果能从“大我、梵”分出“小我、阿特曼”,必然各有区别,互有界限;不然就如同有人言,大虚空统摄瓶内小虚空,瓶内小虚空来源于大虚空一样可笑。
因为瓶内虚空与瓶外大虚空本来一体,未尝暂分、未曾截断,怎么可以建立“统摄”义?“来源”义?是凡夫妄想认为此是瓶内小虚空,一旦瓶碎,大虚空、小虚空、统摄、来源等义尽失,不得成立。“大我、梵”统摄“小我、阿特曼”不能成立。
F,和鬼对话;
如“大我、梵”能思考,那么“小我、阿特曼”也能思考。因为“我即梵”(Ahabrahm asmi),“梵即是我”(Ayam atman brahma)故。这两个思考者怎么不互相打招呼?说说知心话?
既然“我即梵”(Ahabrahm asmi),“梵即是我”(Ayam atman brahma),为什么众生各个造业,各受果报?应一人造善,一切众生同升天界;一人解脱,一切众生皆得阿罗汉。
但显然,各个灵魂、“小我、阿特曼”随业流转,处处不自在。怎么能和“大我、梵”等同呢?显然“梵我一如或梵我不二”不成立。
同样外道悲智等截取《奥义书》的所谓“奥义”,包装出来: “万法本性就是梵,在本质上,万法本自不一不异、不生不灭。”的理论根本不成立。
同样有些学者只要看到只字片文有“不生不灭”的说法,就非要和大乘佛法的“不生不灭”画等号。根本不理解两者的差异,岂可同日而语?如同看见白色墙壁,非说是雪堆一样可笑。
G,“梵、阿特曼”都是生灭法;
既然“大我、梵”能创世界,“小我、阿特曼”也能创世界。
一,为什么它们两位不常常生万物?创造世界?各个创造世界有何差异?不应该一个能造世界,一个不能,梵我不二故;如果没差异,应该有n多个“我”出现世间,因为它们常常生出万物的缘故;常常生万物的缘故,名为有生灭,有生灭,即是生灭法。
二,如果只能生一次,它们创建世界的功能已失,名为有生灭,有生灭,即是生灭法。
因此外道悲智等以《奥义书》有生灭的“梵、阿特曼Atman”来类比无生灭的诸法实相、诸法本性,名为无知,愚痴。
由此可知外道悲智等不但不理解《奥义书》的“梵、阿特曼Atman”的实义,更不理解大乘佛法诸法实相的义理。只会一味捏造不成立的论据,来抹黑佛法。
3,乱说无自性
外道悲智等和学者们一样只要看到自性就非要和大乘经典里的“自性”画等号,并且他们的断章取义的伎俩又要用上了。
【 “比丘!无有少分色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相似永住应正住者。
比丘!无有少分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时,世尊手执小牛粪搏,以告彼比丘曰:“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者,梵行住者则无能正尽苦。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者有能正尽苦。】大正藏《杂阿含经卷十•中阿经卷十一•同卷三十四》
【比丘!没有任何色是常的、坚固的、常恒的、不变易法,它将正如等同常恒那样存续。 比丘!没有任何受……任何想……任何行……任何识是常的、坚固的、常恒的、不变易法,它将正如等同常恒那样存续。那时,世尊以手取一小牛粪团,然后对那位比丘这么说:   「比丘!单这么一点个体获得也没有常的、坚固的、常恒的、不变易法将正如等同常恒那样存续。】 《相应部22相应96经/牛粪团经》(庄春江译)
很明显,这里佛陀是说色受想行识没有常住的体性,并且取一小块牛粪,来说明世间没有如同这小牛粪这么大一点的事、物是常住的、坚固的、不变异的。只有这样正观世间所有事物,才能解脱贪染,才能证得涅槃。
而大乘佛法说一切事物不常住、不坚固、常变异的体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外道悲智等是无法理解的。
第六品,邪见1-3.短命的富楼那
“富楼那尊者曾为给孤独长者做事,后经给孤独长者允许而随佛出家。在出家不久乞世尊教诫后,尚未证得阿罗汉的富楼那尊者就请求离开佛陀和僧团,前往西方蛮荒边地输卢那国独自修行、传法度众,并在其雨安居时修成三明阿罗汉且于该雨季入于无余涅槃。”《楞严伪经》
我们补全外道悲智等贼心窃用的经文,来破斥他们的邪说。
【世尊曰:“富楼那!西方输那国之诸人乃凶恶。富楼那!西方输那国之诸人乃粗暴。富楼那!若彼西方输那国之诸人,呵骂、毁辱汝者,其时,富楼那!汝应如何?”
  富楼那曰:“世尊!若西方输那国之诸人,呵骂、毁辱我者,于我应如是:‘此等西方输那国之诸人,实为贤者!此等西方输那国之诸人实为贤者!彼不至打掷我手耳!’世尊!其时应如是,善逝!其时应如是。” ……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说教诫。我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尊者富楼那夜过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出。付嘱卧具。持衣钵去。至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到已。夏安居。为五百优婆塞说法。建立五百僧伽蓝。绳床.卧褥.供养众具悉皆备足。三月过已。具足三明。即于彼处入无余涅槃。】《阿含一三、三一一(大正藏二,八九页。)佛说满愿子经(大正藏二,五0二页。)前半、杂阿含八、二一五(大正藏二,五四页。) 》

上面是外道悲智等引用的经文,没有法师的指点,就他们的智力而言确实是看不懂的,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免得受他们野狐心智的迷惑。
1,三个月能建500所寺院吗?
“建立五百僧伽蓝”难道是一个雨季就能完成的吗?这点常识都没有,纸上谈兵的资格都没有。大家要注意,建造寺院,不是搞房地产,是块地就可以造房子,别忘了尊者富楼去的地方是没有信仰基础的西方输那国。别说修寺院,就是去乞食化缘都困难重重。
先要有人肯布施土地、工钱;然后选址,要有人监督建造;寺院建好了,还要添置家具,床,座等物;另外要安排人员管理,慢慢的才有僧人入住,最后才能组建僧团,然后才能有结界修行、弘法、乞食等事。这些三个月内就都完成了?
就算是现在的施工队,三个月内建五百所寺院都不可能。外道悲智等人实在无知。
2,这一时不是那一时;
“实际上,富楼那尊者从未以阿罗汉的身份与佛陀及常随比丘众一起安居、自恣、参加集会等。故而,任何如《楞严经》这般经文中有富楼那阿罗汉与会,甚或佛陀涅槃后富楼那尊者尚在世间游化之类,皆为晚世伪作。”《楞严伪经》
印度人是不讲究历史的,在下面的经文里可以看出来:
【时,尊者富楼那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已,从座起,敬礼世尊,行右绕礼,收座具,执持衣钵,游行彼西方输那国去。次第游行而入彼西方输那国。如是尊者富楼那!真正住西方输那国。
时尊者富楼那于雨安居中,令五百优婆塞修行。于其雨安居中,令五百之优婆夷修行。于其雨安居中[自]证三明。于是尊者富楼那后至般涅槃。】大正藏《杂阿含一三、三一一佛说满愿子经•前半、杂阿含八、二一五》
“一时”并没有准确说是什么时候。这里并没有说清楚尊者富楼那是什么时候涅槃的。只能说明尊者富楼那是在雨季度了1000个居士;在雨季证得三明,在雨季涅槃而已。但肯定不是同一个雨季。
【那时,尊者富楼那就在那个雨季里,使五百位优婆塞知道,使五百位优婆夷知道,就在那个雨季里,他证得三明,就在那个雨季里,他般涅槃。】《相应部35相应88经/富楼那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庄春江译)
仅凭“那个雨季”是不能说清楚尊者富楼那是什么时候涅槃的。恰恰有经文可以证明尊者富楼那不是如外道悲智等说的那么短命;
【富楼那受教诫已。到输那国。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曰闼婆。为立栴檀房。此中应广说亿耳因缘。乃至求请出家。富楼那度令出家。作沙弥。乃至七年众僧难得。不得受具足。七年已闼婆作栴檀房成。庄挍严饰。广请众僧施设供养。以房施富楼那。尔时众僧通持律十人。富楼那因僧集故。与亿耳受具足。】《摩诃僧祇律•比丘僧戒法•8.杂诵跋渠法之一》
这里明白的记录了尊者富楼那收了沙弥弟子亿耳后,想给他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僧,在输那国但等了7年才聚齐能够通持律的十名僧人,给亿耳受比丘戒。而居士造的栴檀僧房7年始成,建好后布施给尊者富楼那来住。
由此可知外道悲智等说“富楼那尊者从未以阿罗汉的身份与佛陀及常随比丘众一起安居、自恣、参加集会等。”名为诽谤、名为邪见、名为戏言。
结夏安居,分为前安居和后安居;而且安居中可以请假,这个在第三品里已经说过了。也举例了律藏,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因此外道悲智等的:
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楞严经》法会现场的言论名为无知;
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法华经》法会现场的言论名为无知;
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华严经》法会现场的言论名为无知;
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法会现场的言论名为无知;
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维摩诘经》法会现场的言论名为无知;
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一字佛顶轮王经》法会现场的言论名为无知;
大乘佛法一直都在,只是佛陀圆寂早期,大、小乘经典一直都在印度的各个寺院里存放。而印度大部分僧人都只修行小乘法,对于大乘经典(毗富罗或毗佛略)不闻不问。因此后世学者才愚痴的认为大乘经典是后来才有的。并且大乘非佛说的邪见、小乘才是真正大乘的邪见等我在《折大乘非佛说邪见》里已经破斥,此处不再赘述。
地址:https://zhengfa.longluntan.com/t1-topic有兴趣或想辩论的可以自己去查阅;
外道悲智等无法信解《法华经》说富楼那尊者当来成佛。就来建立尊者富楼那,不应该出现在法华法会现场的无知言论;

3,习总书记曾任厦门市副市长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三万二千人。皆是阿罗汉……富楼那……】《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富楼那尊者又被胡乱编排以阿罗汉身份去千里外的王舍城与僧众一起集会。
在伪大乘经基础上更增流变的伪秘密大乘经则更加荒唐。比如:
★【与大比丘众皆阿罗汉……其名曰具寿舍利弗……具寿满慈子……具寿憍陈如……具寿庆喜。】(密教部《一字佛顶轮王经》)
邪谬其一:第一上座憍陈如的座次竟被违律地排到后面去了。
邪谬其二:富楼那又名满慈子,不可能以阿罗汉身份与会。
邪谬其三:庆喜,即阿难陀,略称阿难,佛陀在世讲法时其还未证得阿罗汉。”《楞严伪经》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应该明白吧。我还是解释一下,不然外道悲智等难舍邪见。
A,尊者富楼那是在雨季圆寂的,但没有那么短命;这个在前面已经引经典证明了。
B,须陀洹果也算阿罗汉果,计在罗汉数中不为过失,因为初果必定至四果故;
C,结集此经典时,阿难已是四果阿罗汉,尊者迦叶并500阿罗汉圣僧众并无异议;
4,分不清形容词和名词的悲智
“三、《华严经》人物、时空等种种颠倒错乱
★“于时上首诸大声闻。大智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等。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华严经》)
★“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华严经》) ……
邪谬其二:大庄严重阁根本不在舍卫国给孤独园,而是在毗舍离近郊猕猴池侧大林之中,又名重阁讲堂。” 《楞严伪经》
在本文《第二品•如来十力四无所畏》中说过,《华严经》境界深广。不是凡夫、二乘人能够理解的。至于外道悲智等更是以卑劣心,在这里张冠李戴。
难道庄严的重阁不允许在各个寺院里建设吗?难道只能建一栋?给孤独园里不能建大的庄严的重阁吗?
“大庄严重阁”是形容在孤独园里的一栋楼而已。这和毗耶离的猕猴池边的精舍里的“重阁讲堂”根本是两回事。 外道悲智等连形容词和名词都分不清,这种文言水平,要出书编造无知的理论来诽谤大乘。真是愚蠢、可笑!
5,捏造重阁讲堂的悲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杂阿含经•卷第三》
《尔时彼处诸比丘等。白彼年少使比丘言。如长老教。我不敢违。是时彼等诸比丘众。闻此语已。譬如壮士屈伸臂顷。从于婆罗瞿摩帝河所居之处。各隐其身。至毗耶离猕猴池岸草精舍下而即现身。】小乘单译经•第0676部《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六•耶输陀宿缘品第三十九》
经典里说的很清楚,毗耶离猕猴池畔的草精舍里有重阁讲堂;孤独园里有个大庄严重阁。外道悲智等硬生生的拿两个经典里记载的寺院里类似名称的建筑来质疑。实属无知。
“五时八教”本不是佛陀大乘经典里来的,是后世大德为了方便后学习悟大乘佛法,所以立了这个名相。后世人不体祖师的慈悲,反而那这个来反驳佛经,真是愚蠢。
【五时八教】
 (术语)天台宗所立。以五时定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天台四教仪曰:“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按《华严经》来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劫是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
《华严经•寿量品第三十一》
【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 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
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 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于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
难超过世 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只世界,最后世界一 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
而且《华严经》是佛陀在佛的果位来说法,自然是依法身、报身来说法,佛陀报身寿命不可思议;按我们娑婆世界,佛陀成佛也在久远劫数之前。因此佛陀说法是尽未来际的;
佛陀成道后未起于座的二十一日内演说《华严经》是天台宗祖师的理论,方便演说。如果用佛陀后世出家弟子的方便说,来诽谤《华严经》,实在无知。如同有人用一张世界地图,来否定Google Earth(谷歌高清晰卫星地图)一样无知。
警示2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我念往昔于此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预,爱念敬重大乘经典,其心纯善,无有粗恶嫉妒悭吝,口常宣说爱语善语,身常摄护贫穷孤独,布施精进无有休废。
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我于尔时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等今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大王云何乃令人物同于虚空?’善男子,我于尔时心重大乘,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缘,从是已来不堕地狱。善男子,拥护摄持大乘经典,乃有如是无量势力。】《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圣行品第七之二》
【善男子,恶有二种:一者、阿修罗,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种恶:一者、一阐提,二者、诽谤方等经典,三者、犯四重禁。】《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https://zhengfa.longluntan.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